熱死人了!!!今年的復活節,明明是四月天,卻熱得跟夏天一樣。
我沒力地躺在宿舍床上,露比娃奇怪地看我一眼:「妳不是從很熱的地方來的嗎?」
「可是人家在台灣會吹冷氣啊!!」
「你們在四月就吹冷氣了?」露比娃的表情充滿驚奇。我無力地閉上眼,算了,根本是今年氣候異變,台灣也沒四月就在吹冷氣的。
我和露比娃的關係,說不上好或壞,因為同個實驗室又同寢,在作息上彼此是很熟悉的。但是我倆好像沒有特殊的『私交』,嗯,就是那種特別親的感覺。與愛莉森她們比起來,和露比娃比較像是『生活在同個屋簷下的人』而已,相處起來倒也相安無事。
Max寄來的email稍來一個大八卦,Reto與亞雷莎果然分手了,現在和那個主動辣妹德妮絲在一起,我們這群朋友最近就像在看連續劇一樣,男女主角不負眾望演出完結篇,對於這毫不令人意外的結局,每個人都是聳聳肩帶過,懶得作任何評論。
說來亞雷莎有點小倒楣,因為她和Reto交往時只專注於建立和Reto的關係,並未拉攏我們其中任何一人,因此在這種悲傷時刻,沒人挺身而出為她說話或是安慰她。以她的個性,應該會感到很委屈吧!德妮絲就不同了,聽說她一同參與聚會時,會很積極地參與談話,並試圖與其他人也開啟新話題。
大概是太無聊了,我居然對露比娃隨口提起這件事:「啊~~我的帥哥死黨換女友了!」
「是因為帥,所以換女友頻繁吧!」露比娃說,她沒見過Reto,說這話只是純屬臆測。
「他不是那種常換女友的人。」我說:「不過嚴格說來,他算移情別戀。」以Reto對亞雷莎的態度看來,Reto其實對亞雷莎並無任何不滿,如果沒有德妮絲出現,我猜Reto不會想到要分手。
不過,愛情不就是這樣嗎?即使現在沒遇到德妮絲,未來還是會出現其他女生呀~~
「那他前女友不是很難過嗎?又沒有任何不合。」意外地,露比娃還蠻認真在討論這個話題的。
「也不能怎樣呀!愛情是自由的,講難聽點也是最沒有道義的。」我蠻不在乎地回答。對亞雷莎的事,我可沒有像潔與馬汀那樣的義憤心情。
露比娃輕皺起眉頭,簡短回了句:「維也納人~~~」
我沒想到她會是這種反應,一時還愣了一下。
維也納人啊~~~
我咬著書籤,將書本丟在一旁,坐在窗邊靜靜和自己腦袋裡的記憶對話。
同樣說德語,奧地利在國際上的聲音總是比不上德國大聲,而明明我們又自認是更具悠久文化歷史的帝國之都,因此,對德國的事物嗅覺總是特別敏銳。還記得在維也納時,因為觀光客多,來工作或讀書的外國人也多,有時會看到背著德國三色國旗背包的學生(或遊客)。
「唉~~德國人!!」我們總是私下這樣嗤笑著,帶點說不上來的計較。這種話聽多了,其實也沒啥特別意思,只是『德國人』有它背後獨特的意義。
而在因城,還會再多聽到一種:「唉~~維也納人!!」
我們也許沒有自覺,但外地人卻總能輕易嗅出我們身上的『維也納味』,就像被貼了識別標籤或是植入晶片似的。
「唉~~維也納人!!」這句話,只是一種在說話時,習慣性下的註腳,通常無關褒貶,但多半又帶點不認同的意味。就好像台灣人有時會帶著說不上是什麼情緒地喃喃一句:「唉~~台北人!!」
這樣說,也許我的好友們要擔心我在因城被排擠?
呵呵~~這自然無需憂慮,因斯布魯克人很和善,一聽到是從外地來的,大半的反應都是格外照顧妳。
去餐廳打牙祭時,老闆菜會給的比較多,有時多招待一壺啤酒,或者半價優惠,再加上是學生,其實我在因城多數時候都像個被寵溺的小孩。
「維也納人?妳不算是吧?!」晚上和安公子講電話時,他聽我描述這段插曲,感到很好笑:「請妳不要誤導別人對維也納人的印象好嗎?」
「喂~!!」我用聲音瞪他。
「尤其,愛情這種東西,都是個人行為,不要把城市或國家印象套在個體身上。」他忽略我的抗議,繼續說道。
「對啊~~之前不是有人戀愛時還要你唸情詩給她聽嗎?愛情果然是個人行為。」很久沒想到Yvette的事了,現在一想起,連忙拿出來虧他。
「拜託~~那是法國人!!!」他毫不猶豫地立刻回答。
是誰說不要把國家印象套在個體身上的呢?呵!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